無聲之聲

香港聾人文化之旅

香港手語( HKSL )是瀕危的手語語言。此項目透過與聽障社群合作,致力記錄香港手語 、探索手語詞彙,並協助聾人文化自主。一起保育 香港手語 ,讓聾人和健聽人社區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樑。

基本資訊

聾人社群和健聽社群之間的語言障礙

作為香港手語主要使用者的香港聾人群體,由於語言障礙而面臨嚴重的邊緣化:健聽人不懂香港手語,但聾人卻常常由於受教育的機會有限,很難透過寫作來表達自己。此外,香港手語甚少有文獻紀錄,再加上社會崇尚健聽的風氣和對聾耳群體的排斥,令聾人得到與健聽人同等教育機會的道路困難重重。

時至今日,香港手語仍然缺乏制度上和教育上的支援。這一方面從聾人學校從五所大幅減少到一所,僅招收 60 至 100 名學生的情況可見一班。儘管如此,直至 2021 年香港有大約 300 名 15 歲以下的香港手語主要使用者 (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, HKSAR, 2021),可見語言支援和資源有改善的迫切需求。

我們的目標

克服語言障礙

任何有助於聯繫聾人和健聽群體的事情都有助克服語言障礙,讓聾人文化能夠脱離被孤立、小眾和教育程度受礙的窘況。

手語記錄

香港手語是頗為新晉的語言,文獻紀錄不多;1935 年前更是沒有任何文字記載。沒有文字作為載體的聾人文化,只能靠聾人群體成員之間一代傳一代(「口耳相傳」)的方式傳承。

文獻記錄是研究和保存手語的先決條件。收集到的數據可用作參考資源和手語的記載。

透過與聾人香港手語教育工作者和聾人社群合作,我們從不同領域收錄了香港手語的數據。這些數據是我們手語數據庫的主要構成部份。

透過記錄香港手語及其視覺特徵,我們以下列工作保護香港手語和無形的聾人文化

  • 促進香港手語的教與學
  • 保障教育程度較低的社會少數群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
  • 促進手語使用者的身份自主意識和認受性
  • 透過外展工作連結健聽和聾人群體

外展工作

讓聾人社群主動參與香港手語保育工作

在研究過程中,我們邀請了不同年齡層的聾人,就他們的母語提供寶貴的意見,讓他們直接參與香港手語的保存過程。

透過招募聾人社群成員來了解香港手語和手語方面的研究,我們促進了香港手語使用者的自主觀念身份認同

很少使用電腦的老一輩聾人,在提供香港手語資料的過程中,也學到了數位素養的新技能。

連繫社區

學生在藝術展中擔任聾人文化大使

我們訓練了學生導賞員,在不同的聾人文化外展計劃中提供協助。

學生導賞員在「open_in_new 點·線/意!」 藝術展中為公眾人士就展覽中來自香港不同社區,包括聾人社區的藝術作品提供解說。

作品藝術家和學生導賞員緊密合作,讓導賞員能從藝術家的角度向參觀公眾講述故事,充份表達作品的理念。

學生導賞員也在「點·線/意!」的工作坊中提供協助,為參觀者提供了創造性的互動體驗,讓健聽的參觀者體驗和了解聾人文化。

聾人藝術家在翻譯的幫助下,利用香港手語與觀眾直接交流,讓健聽社群有更多機會接觸香港手語。

將香港手語融入聾人社區的慈善活動

我們將香港手語訓練應用於義工工作中,從而造福聾人社區。

在中國香港聾人體育總會(HKCSAD)舉辦的兩場足球比賽中提供急救服務的義工,正是透過我們的計劃接觸和訓練香港手語的。

《手勢的橋樑》

我們亦為紀錄片《手勢的橋樑》提供了協助。《手勢的橋樑》是關於聾人父母及其孩子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的紀錄片。

這部紀錄片強調了聾人社群的邊緣化,以及聾人父母和 CODA(聾人子女)如何在聲音和噪音的世界中尋找路向。

紀錄片從聾人和健聽觀眾都得到好評。

透過學生和研究人員應用香港手語的努力,我們成功地影響了

  • 親身體驗聾人感性體驗的藝術印象、超過 360 名觀賞展覽的公眾人士
  • 對聾人文化和觀點有了更深入了解的超過 300 名的《手勢的橋樑》的觀眾
  • 一場本地聾人足球比賽和一場三地(香港-深圳-成都)足球比賽中的球員和觀眾
鳴謝

此項目有賴以下機構的支持:
(排名不分先後)

項目貢獻者
  • CHEN, Chuwen Joanna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CHEN, Fei Peng Kevin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CHEN, Pui Ching Rachel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CHIK, Wing Cheung Aaron
    (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CHUNG, Yu Hei Hannah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Dr DO, Youngah
    (Principal investigator)
  • KAM, Yeuk Lam Cynthia
    (Professional HKSL Interpreter)
  • KI, Clarissa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KONG, Wan Ki KK
    (HKSL educator and consultant)
  • LIANG, Xin Olivia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NG, Chui Yin Judy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NGAI, Yu On Mavies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Dr SEVILLA, Robert Marcelo
    (Postdoc researcher)
  • TAN, Lihui Frank
    (Postgraduate student)
  • Dr THOMPSON, Arthur L
    (Postdoc researcher)
  • ZHENG, Shuang Ivy
    (Postgraduate student)
  • WANG, Kai Fung
    (HKSL educator and consultant)
  • YIP, Wing Tsun Jeff
    (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)
  • and the Deaf community
參考資料

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,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. (2021). Social data Collected via the General Household Survey: Special Topics Report—Report No.63—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chronic diseases (Statistical Reports 63).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. https://www.censtatd.gov.hk/en/EIndexbySubject.html?pcode=B1130121&scode=453#section1

Hong Kong-Macau Sign Language. (n.d.). UNESCO WAL. Retrieved 4 July 2024, from https://en.wal.unesco.org/languages/hong-kong-macau-sign-language